请将评价话语权还给教师

首页 > 教育新闻 > 新闻阅读存档/2017-05-14 / 加入收藏 / 阅读 [打印]

    幼儿园发展,幼儿教师是关键。对幼儿教师来说,评价是“命门”,因为评价结果会影响教师的切身利益,比如,薪酬的高低、职级的升降,还有心理上的成败感。所以说,改到深处是评价。

    教师评价如此重要,权威、宏观的评价标准非常必要。教育部颁布的《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(试行)》,实际明确了教师评价的价值导向,诸如评优晋级、特级教师和名师的评选等,都是一种教师评价行为。从幼儿园操作层面看,一般分德、能、勤、绩四个方面,检查打分,量化公示……这种评价方式项目明确,结果客观,很容易为管理者所接受,但也不容否认,许多教师并不“买账”,非议颇多。

    首先,教师“被评价”,口服心不服。教师是被评价对象,评价话语权主要由园长等管理人员掌握。这种被动式评价,表面看是制度管人,实际上是少数人说了算,缺乏民主性。评价重心过分倾向客观性强、能量化的项目,但教师的情感、态度、价值观很难被量化,而这恰恰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。幼儿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于,不仅要付出时间和汗水,更要付出情感和智慧。时间和汗水看得见、能度量,却不是幼儿教师职业的本质属性。幼儿教师劳动的“内核”是隐形的,成效也无法立竿见影。被动式评价显然忽略了这一点,因而搞得越“扎实”,激起的怨气可能就越重。

    其次,评价和保教割裂,助推教师职业倦怠。教师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保教质量,但评价和保教工作往往各说各话。比如,对集体教学活动准备过程的评价,主要是查教案、数教案,导致“抄教案”现象时有发生。信息化时代,网上搜教案,复制粘贴,轻松搞定。评价脱离人的需求,大家眼中只有考核分数,学习、教研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,而不是自身成长所需,教师内生活力就会逐渐萎缩。

    同时,许多幼儿园为了推行“精细化”管理,评价几乎成为一个包罗万象的筐,只要与教师有关的项目,都会被纳入。随之产生了各种各样的评价表格、记录、分数及相应的评价程序,整理和汇总更是一项烦琐庞大的工作,导致上下忙碌,却又顾此失彼。管理成本巨大,许多事情只能看上去很美好。

    这些问题交织在一起,逐渐成为一个理不清、剪还乱的结。我们应该将尊重人、激励人、成就人作为幼儿教师评价的目的。研究评价规律,把握正确的评价方式和方法,充分体现民主精神,让幼儿教师参与到评价中来。

    第一,师德评价清单化。师德是幼儿教师评价中的重要内容,实践中师德往往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界限不清,出现了师德评价“虚化”现象。管理者的思维是,先假定教师的师德是不合格的,然后通过日常量化考核确定师德成绩。其实,只要拥有幼儿教师资格证,通过考录等程序进入幼儿园工作的教师,其师德应被认为是合格的、优秀的。我们要做的工作,是研究哪些言行对教师来讲是不恰当的,这些不恰当的言行中,哪些可以通过民主讨论、教代会等方式确定为不可触碰的红线,作为师德评价的标准及依据。只要教师一个月内、一个学期内没有触碰红线,师德评价一个月内、一个学期内就是合格,反之就是不合格。清清楚楚,明明白白,强化教师底线思维意识,释放教师活力。

    第二,定量评价自主化。将评价的主体部分,也就是日常定量评价的话语权,还给教师,实行“自主评价、协商考核”。教师自主评价的内容是教学准备过程。无论是一节活动课,还是一个单元、一个主题,准备过程既长又复杂,包括课程进度、教材研读、资料收集、幼儿分析、撰写教案等。管理者不可能面面俱到掌控,而只查教案又被实践证明是低效的。既然如此,完全可以换种思维方式,相信教师,把评价话语权还给教师,但要解决好怎么评、评什么、如何检验等问题。

    可以将自主评价内容作为日常教研内容,幼儿园重点建立不同职责的教研学习体系,巧妙地将自主评价转化为他评、互评、大家评。对日常研修中梳理出来的普遍性问题,可采用论坛式方法解决,让每个教师都有机会“搞一次策划、举办一次讲座、展示一下才艺、当一回主持人”,完全由教师说了算,幼儿园负责提供服务。在充分互动中,教师撰写自评反思报告,将评价和学习、教研紧密结合起来。同时,在管理人员中推行“驻班制”,绝大部分时间沉到班级里,不再担负“评价”任务,专心助推教师成长。

    协商考核主要看保教结果,主要形式就是观课、展示,紧跟集体研讨。在强调核心素养的背景下,要靠过程性评价的引导来实现,没有以现实案例为依托的保教研究,没有以保教研究为基础的实践推进,核心素养就会成为空谈。“自评+案例+研讨(协商)”把评价和教、学、研有机融合在一起,且教学过程和实际效果相互印证。

    第三,定性评价动态化。幼儿园可以制定《教师年度发展评价办法》,根据教师日常评价考核情况和一年来取得的工作业绩,评选一定数量的首席教师、学科带头人、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,明确管理期限,动态化管理。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,再在首席教师中选拔一定比例的“导师”,承担走教、带教任务,不断拓宽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空间,引领幼儿教师主动发展,更好体味职业幸福感。(作者系山东省临朐县实验幼儿园园长)